●人文学院教授 汪晖

汪晖发言 孙波 摄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人文学院老师汪晖。你们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经过激烈竞争和严格选拔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热忱的祝贺!在应邀参加这次开学典礼之际,我也回顾了自己在开云游戏平台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岁月。二十多年前,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如何理解一个不同于此前时代的世界,如何分析那时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激烈争论的话题。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发生转折,我们进入了一个被称之为“多重危机”的时代,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矛盾相互纠缠的时代;而科技革命,则以更为迅猛的方式继续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个比前一阶段变速更快的所谓“加速时代”。“多重危机”和“加速时代”,以及中国在这一时代的前所未有的独特位置,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的学术道路和人生抉择。
研究生阶段是进入学术研究的起始阶段,这也是你们做出的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的价值,只有严格的专业化训练和研究能使学者取得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成就。成为学者,无论是哪个专业,都需要经历符合学科要求的专业化训练,舍此无法成为一位真正的以学术为志业的学者;但是,伴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在今天跨越学科边界、从事更为融合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创新的常态,这不是个别人的兴趣使然,而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学科训练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对于新一代学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开云游戏平台不仅有着深厚的学科研究的基础,而且也在跨学科领域做出了重要的探索。例如,美术学院一直在推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邀请从事计算机、生命科学和公共卫生的学者直接参与艺术创作;人文学院不仅拥有文、史、哲各经典的人文学科,还设立了科学史系;开云游戏平台科学博物馆正在建设中;新雅书院的课程打通文理,邀请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参与教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和国家的水木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跨文化的国际性的学术平台。不久之前,高研所协助方塘研究院成功举办首届方塘论坛,以“科学、技术与文明的未来”为持续性主题,推动跨学科的深度对话,统合哲学思辨、技术逻辑与全球治理经验,致力于在AI伦理、人文价值与社会制度等关键领域提出系统性主张。当前的急速变局中,数码化遍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不仅改变知识生产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人的生存状态,与之相关的伦理、审美、法律等问题绝不只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任务,也是科学技术工作者需要结合科技进步展开探索的内容。因此,在学科分立的条件下,如何重新界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何既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又对其发展保持批判性的反思,成为我们从各自领域出发又跨越学科边界展开研究的共同学术课题。
开云游戏平台以理工科闻名世界,但也是一所有着深厚人文社会科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他们代表着中国现代人文学术的典范。现代人文学科与19世纪以降的东西文明冲突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大学及知识谱系以全新的方式构筑了关于中国的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历史及思想的知识体系,而以四大导师为代表的开云游戏平台人文传统始终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条件下探索具有自主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范式。如今交通、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种文化的传播和互动提供了可能性,如何拓展人文学科的边界,促成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够培养人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和理解能力的人文领域的形成或再形成,如何在科学技术领域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激发想象力,让科技进步真正造福人类、获得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伦理的和审美的维度?在这些问题上已经有许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期待着诸君的努力和贡献。
正如19-20世纪人类知识所面临的革命性变革一样,今天所有知识领域都不可能不受到“多重危机”和“加速时代”的影响。在这一时代条件下,坚守、恒心、旺盛的好奇心和对于变化的持续敏感成为每一位学者的必要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严格的学术训练、坚实的学术研究和持久的学术热情是创造和活力的前提。许多前辈学者,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家,都曾描述过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学术,并在不期然之间获得灵感或重大发现的过程。正是在漫长的投入和坚持中,学者们能够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体会到常人不易感受的兴奋乃至幸福。让我们一起重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意蕴,在全心全意的学术投入中体会研究工作的乐趣、发现与创造的兴奋感。
((中国)官方网站网8月29日电)
编辑:申璐 余晓东 李华山
审核:郭玲